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水生态文明 >

昭通落实“三条红线”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17-03-02 18:34 点击: 次

  近年来,昭通以“六大战略”为指导,紧紧围绕“强水利、 美生态、 富百姓”的工作目标,扎实开展水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水保生态规划突出“三个优先”,项目建设坚持“三个结合”,执法监督强调“三个到位”,全面落实“三条红线”,改善水环境,让工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发挥。过去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水保生态治理项目资金3亿多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61平方公里,建设梯田、塘坝、谷坊、生产道路等小型水利工程4300余项,种植水保林、经济林果等水保植被105594公顷,实施水保生态修复面积26930公顷。
  一、水保规划突出“三个优先”,保障资金投入。一是项目规划优先,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规划要求,结合“十二五”水土保持工作实际以及“十三五”水土流失治理规划目标,坚持水保规划先行。“十三五”期间规划水保生态治理项目资金预计突破4亿元。二是重点部署优先,把创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优先研究发展规划,优先考虑建设投资,把水土流失治理列入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绩效考评。三是人力配备优先,市、县分管领导统筹指挥,每个具体项目均成立专门建设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抓好项目建设。
  二、项目建设坚持“三个结合”,提升生态效益。增进人水和谐,实现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效益最大化。一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以创建绿色家园、建设富裕新农村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坡耕地、抛荒地、宜林荒山荒地和低质低效林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以绿化促美化。二是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实施营造具有景观特色的水保林和经济林,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打造森林生态景观带。三是与开发建设项目治理相结合。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不断加大对交通、矿山等项目的监管力度,落实水保方案和规费征收工作,减少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执法监督强调“三个到位”,提高责任意识。一是宣传到位,每年3月22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纪念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水爱水宣传氛围。二是防范到位,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工作长效机制,把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作为生产建设项目申请、立项和核准等报批手续的前置条件,确保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三是监管到位,对全市水土流失严重地方实行封禁治理,建立水保护林制度,组建专业护林队伍,形成由县级指导,乡(镇)统筹,村民监督的水保护林机制。
  四、全面贯彻落实“三条红线”,改善水环境。结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了“生态文明” 建设、推进了“清水工程” 行动、 启动了“河(段)长制”试点,构建了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市通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1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态势(下降8.5%),已超额完成年初确定下降的目标。金沙江、横江、牛栏江、以礼河、罗布河、赤水河、以萨河、泼机河干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优,中小河流、水库(湖泊)水质趋势向好。